中行“20条”、工行“10条”、农行“22条”、建行“26条”……近期,在监管层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下,各大行也纷纷出台新一轮支持民企发展举措,纾困民企融资。不过,随着政策持续加码,也有业内人士担忧一阵风、运动式的放贷将为未来埋下风险隐患。业内专家表示,促进民营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还需完善金融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11月15日,建设银行发布《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知》,从强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化绩效考核、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经营方式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措施。除建设银行外,中行、工行、农行、交银行等近期也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的相关举措,从增加民企授信、健全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减费让利等方面,提升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出台政策文件外,各银行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纷纷祭出各项“实招”。例如,在广东省农业大市清远市,邮储银行为缓解当地民营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开发了“茶树抵押贷款”产品。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银行的政策支持下,目前民营企业的信用环境总体趋于改善。据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截至9月末,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
不过,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忧,若盲目加大对民营企业授信,可能会引发银行业新一轮的不良和风险抬头。监管人士最近明确指出,近期一系列金融监管举措,旨在恢复民企各类融资渠道的融资功能,但信贷标准并没有放松,监管也会有信贷标准指引。
多位银行从业人员坦言,银行主要担心政策持续性问题。虽然当前在政策引导下,银行降低了对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但这种利率降低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近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表示,定向降准、“一二五”目标等政策短期内会使民企融资难有所缓解,但要真正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首先要从市场化的思路入手,让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这就要求,加快利率双轨制并轨以及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
一些专家也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当前解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与金融机构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问题结合起来,着眼长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