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首页
  2. 低碳委

新型电力系统电力输送将从“发输配用”向“源网荷储”转变。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徐小东表示,以电网调度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电网调度机构分为国家、区域、省级、地级、县级五级,目前调度方式仍是主要面向以常规电源为主的计划调度,调度方式较为僵化。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主体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电力输送将从“发输配用”向“源网荷储”转变。

目前,电网调度方式是主要面向以常规电源为主的计划调度,较为僵化。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主体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电力输送将从“发输配用”向“源网荷储”转变。

  “现在正处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起步阶段”“‘十四五’以后,电力系统双高峰特征更加明显”“新型电力系统的底层逻辑是要安全稳定供电”“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体制革命”——这是记者在近日举行的“新型电力系统底层逻辑思考”研讨会上听到的专家观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能源企业、用能单位等更多能源主体将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将对电力系统的规划理念、控制方法、调节手段、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电网的互济能力将日趋柔性。

  多元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突出特征

  广受关注的新型电力系统到底“长什么样”?其特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路径又是怎样?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华电副总法律顾问陈宗法看来,新型电力系统有五大特点:第一是绿色低碳,新能源成为电量供应主体;第二是多能互补,实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第三是“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第四是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第五是建立智慧高效的电力系统。

  “如果只用一个词描述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我一定选‘多元化’。”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解释,“技术、设施、参与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关系等都将是多元化的;电力市场模式里有中长期、现货、期货,以及电量、可用容量、爬坡速率等等多元化的交易品种;用户需求也会呈现多元化:除传统意义上的供电外,还有对电力绿色属性、高可靠性的诉求等。”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徐小东表示,以电网调度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电网调度机构分为国家、区域、省级、地级、县级五级,目前调度方式仍是主要面向以常规电源为主的计划调度,调度方式较为僵化。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主体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电力输送将从“发输配用”向“源网荷储”转变。

  电网互济需求提升互济能力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传统调控运行体系不适合灵活的市场环境,不能适应电力市场环境下交易体系的频繁改变,也不能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与电价运行方式的经常变化。要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互济能力。

  “提升电网互济能力,有基础,也有必要。”蒋莉萍表示,初步分析,东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及分散式风电的技术可开发潜力分别为9亿千瓦和1.6亿千瓦,总共可提供约1.3万亿千瓦时电量。但是,即使全部开发利用,大约只能满足东中部地区2030年全部用电需求的21%。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条件,西部北部地区已成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送出基地。目前,西部北部地区已建成特高压直流7条,年外送新能源电量超470亿千瓦时。

  蒋莉萍直言,新型电力系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实时平衡,利用好各种差异性。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互联通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量输送通道的概念,而是在跨区域的更大范围调动系统内的“源网荷储”协同运行能力的电力电量互济通道。电网互济能力的作用和价值,是在更多维时间和更大空间尺度上,通过调动全供需链的灵活性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实现更低发展成本和更高运行成效。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主要趋势是互济需求提升。”蒋莉萍表示,电网灵活互济能力的潜力所在是主体多元化、资源技术差异化。传统单一的电力系统向多元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在此过程中,电源结构由集中式电源为主向大量分布式电源转变,负荷特性由纯消费型刚性需求向生产与消费兼具型的柔性互动转变,电网形态由辐射型的单向逐级输配电网络系统向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

  打造高质量低成本的新型电力系统

  业内人士表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新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电力系统安全面临更大挑战、电力供应保障难度加大,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以经济的方式解决新能源随机性和波动性。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夏清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我们不能老盯着现在的技术,很多新技术在通向新能源为主体的终极目标过程中将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创新,让各种新技术竞相迸发,不断创造价值。”

  “要坚持‘技术中立’原则,建设基于系统运行与电力供应需求的电力市场体系。”夏清认为,“对于一个技术及市场主体多元化、小型化、且差异化的大系统,只有建立基于度量各种技术价值的多品种市场体系,才能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挖掘潜在技术能力。建议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所有资源的公平竞争。在这个机制下,各种技术通过竞争层出不穷,以新技术迭代老技术,从而打造高质量、低成本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12080351244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385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手机同微信:13601393339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cji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