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业报:
10月16日,蚂蚁保险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在支付宝上推出首款相互保险产品——“相互保”,仅9天时间,用户数就突破1000万,不足一个月,用户数已逼近1900万。公众对“互助共济”热情之高,令业内人士预计“相互保”走红必带来相互保险“走热”,百度、腾讯、京东等巨头大概率会迅速跟进。果不其然,青年报记者昨日发现,京东金融悄然上线了一款相互保产品——京东互保,其与“相互保”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不少创新。
青年报记者 孙琪
同为针对重疾定制的保险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是在11月13日上线的这款定制重疾相互保险——京东互保。合作方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细看该产品的保障,最高33万元保额,覆盖100种重疾和30种轻症、30天-70周岁均可加入,众人分摊每年有上限等特点。
与支付宝的“相互保”相比,购买京东互保现在对该产品执行有条件限时0元加入政策:30天-50周岁限时0月加入(原价9元);51-70周岁限时90元加入(原价99元)。
支付宝与京东的两款相互保险,都是一旦投保成功后,次日零时生效,保障期间为一个自然年,到期后,用户可以持续投保。同时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即有用户骗取保费),京东互保也设置等待期90天。换言之,用户成功加入,90天之后罹患保障内的130种重、轻症,才能获得保障金。不过,两款相互保险针对意外伤害都是没有等待期的。
后期分摊费用将设置上限
对于任何保险产品,大众最关心的是性价比。与传统保险产品先定价、收取固定保费的模式就不同,支付宝的“相互保”的保费采用分摊机制,参与人根据实际出险情况,均摊保障金及管理费。因此有人疑虑到,如果同一时间出现重疾的人特别多,自己会不会要分摊很多费用呢?
对此,相互保产品设计方——信美相互总精算师曾卓当时表示:“基于目前国内的重疾发生状况,我们预计参与的成员第一年需分摊的实际金额为一两百元”。
而京东金融方面告诉记者,京东互保也是后期分摊费用模式,但按照年龄、风险不同,不同年龄层的人分摊的费用都有上限,不会成为无底洞,如果档期无人出险,成员则不用分摊费用。按照京东互保分摊规则,25周岁的用户,京东互保年保费分摊上限为182元;30周岁的用户分摊上限为260元。每月两次公示和分摊结算,公示会员用户每期分摊金额,通过京东金融保险平台进行划扣。
举个直观例子:在公示结算日,京东互保有效在保用户1000万人,有效保单年度保费之和为585340万元。假如本次分摊周期有1人患重大疾病,将获30万元保障金。那么,A用户30周岁,此次仅分摊0.02元,年度保费上限为260元,B用户50周岁,分摊0.08元,年度保费上限为1300元。即在实际分摊过程中,即使金额很小,风险低的人也不会为风险高的人买单。
如今市场对相互保险争议颇多,有对传统保险的颠覆说,也有担忧说: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疑惑、逆选择问题的担忧以及平台风控能力的质疑(谁来为分摊缺口买单)。但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相互保”是行业回归保障过程中从保单定价到产品销售的新尝试,是行业供给侧创新的新尝试,有助于行业加速产品设计和销售路径的创新和多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