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首页
  2. 碳减排
  3. 教育网络

在线教育不再是监管盲区?行业规范来临野蛮生长时代或将结束

北京11月23日电,从今年年初至今,教育部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一直力度不减。而从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数据看,这一治理成效显着,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整改近60%。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了校外培训治理整改工作情况时特别强调,下一步将会强化对在线培训监管。在线教育是否将结束野蛮生长?

  在线教育不再是监管盲区?行业规范来临野蛮生长时代或将结束

  11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校外培训治理整改工作情况。截图自教育部官网。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展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根据该通知,治理行动是为了解决“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习正常教学等问题,治理重点包括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纲教学、校外培训与中小学招生挂钩等。

  一直以来,缺少监管的在线教育实则问题多多。优秀师资稀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在线教育机构的师资问题一直引人关注。

  此外,一些在线教育机构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及巧妙的营销手段,大肆收取预付款,有些培训机构一收学费就收两三年,还有些教育机构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教育贷、培训贷等产品,让学生、家长们陷入花样繁多的套路。

  线上是预付费重灾区?“避风港”背后套路多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规范收费管理,要求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但是这一文件规范的对象主要还是线下教育培训机构,而在在线教育领域还缺乏相应规范。现实中在线教育因超收费带来预付费退款难、教育分期贷款纠纷等问题还层出不穷。

  在线教育不再是监管盲区?行业规范来临野蛮生长时代或将结束

  110网法律咨询频道,网友提问关于在线教育退费难、退费慢的问题截图。

  教育培训机构预付费产生的问题已经多次被媒体曝出,据未来网记者在今年8月对线上机构进行监督报道,在咨询在线1对1培训机构海风教育时,海风教育工作人员介绍说,海风教育是按照课时包的形式收费,课时包主要有120课时、160课时、240课时、320课时。其中320课时的学习周期为两年,初三阶段320课时收费64000元。支付方面,家长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或者分期付款。

  猿辅导也应时推出了从小学到高中各个阶段的秋季系统班课程,时间基本从今年9月到明年 1月初,同样是一次性付款。

  在线教育领域多家K12在线一对一教育机构收费高昂。记者了解到,在线教育市场上这种课时包的收费形式,一次售卖大多不低于100课时,费用动辄上万元,而且这些培训机构大多只接受两种付款方式:一次性付全款或者分期付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育分期贷款的模式也开始通过家长贷款的方式渗入K12在线教育领域。不能付全款的家长,很多都会选择这种打出先上课后付费的宣传的机构里的分期付款的方式。

  记者还注意到,分期贷款普遍要求申请者年满18周岁,因此此前关于教育分期贷款的纠纷集中发生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以及成人语言培训领域。

  教育分期贷成在线教育机构规避政策、超收费温床?

  但是显然,如果培训机构说服家长通过分期付款,每月支付一次课时费就可完全避开,“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规范收费管理要求的相关规范。

  除了预付费收费高、战线长以外,在线教育行业遇到资金链断裂就退费慢、退费难甚至跑路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过去两个月,先有学霸1对1、理优1对1曝出倒闭、裁员、欠薪、学费难退和教育贷丑闻;后有,学霸君被曝出一次性裁员80余人。

  而对于学霸1对1事件中再次出现多位家长分期付费退款难的现象,此前未来网记者就曾采访专家探讨“预付费退款难问题如何解决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给出建议,他认为应当设立校外培训机构质量保障基金,要求所有培训机构上交一笔资金,专款专户,由教育部门监管,一旦发生纠纷,可从该基金中应急支出赔偿金,先行赔付学生。另外,禁止学生培训费直接一次性到达培训机构账户。夏学民进一步举例,应在两者之间设立类似支付宝网购付款方式的“缓冲资金池”,以三个月培训费为单位逐一到账,发现教学质量打折或产生纠纷矛盾,可及时冻结资金。

  而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特别强调了在线教育预付费的规范很重要的问题。

  俞敏洪甚至呼吁在线教育企业拿出自律,政府部门拿出相应规范,并指出,这个领域一爆雷就是大雷。

  他表示,预付费等问题的最大风险在于教育领域是预收款行业。因为机构一收学费就收两三年,虽然目前线下已经规定不能超过三个月,但线上的还是收两三年。已经有四、五家在线教育机构入不敷出拿不到后续投资而倒闭,给老百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良莠不齐的师资问题有待监管

  优秀师资稀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在线教育机构的师资问题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问题。

  在线教育平台频频被爆出课程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各大教育平台对师资并不重视。不少在线教育平台仅需老师提供在职证明、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即可,而不去审查教师资质。

  在线教育最初要解决的就是优秀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但如今师资却成为了重点诟病对象。

  “市面上大量宣传名师效应,进行虚假宣传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在少数,许多教育机构为了追逐利润,往往都打出名师的幌子。实际上所谓的名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专的学生,经过包装成为了具有三五年经验的名师。”北京师大教科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慧子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优秀师资的供给不足,致使行业问题频发。虽然此前教育部曾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训机构学科类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然而,对于新规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却表示,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复杂。目前互联网教师资格认证和质量认证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甚至有一些在校学生冒充教师进行授课。

  据半月谈报道,在线教育业内人士称,由于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在机构兼职,机构的教师都是机构向社会招聘并进行培训,而网课教师则是在机构里现有师资中选取最优秀的教师担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在线教师队伍中,社会培训机构教师、独立教师这类人员的在线授课,属于市场行为,其管理主要通过对在线平台的监管和消费者的选择进行。

  而公办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在线教师队伍中。熊丙奇说,公办教师如果在教育部门的管理下录制在线课程,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给学习者,教师主要提供课程内容资源,而非具体教学服务,也就是“慕课”提供者,这是合乎规定的。

  而另外一类公办在线教师则是自己在业余时间自行在在线教育平台上,直接给学生授课,通过学生有偿选课,获得相应的授课收入。然而这种情况是当前争议最大的一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应因为参与有偿在线教育而影响正常教学,但是否实行“一刀切”禁令,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在线教育APP内容违规亟待规范

  今年11月5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扫黄打非”消息,教育类App“纳米盒”因违法违规经营、涉嫌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内容被查处。

  而在此前,自2017年底就被媒体报道涉嫌传播低俗色情内容的“互动作业”APP被有关部门勒令关停,其官方微信也被腾讯公司永久封号。对此,许多在线教育相关从业者猜测,随着监管从严,资质和正规出版内容会不会成为在线教育机构竞争的软实力门槛。

  法制晚报记者曾调查发现,以APP这种形式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公司,主要还是以一种商业机构注册流程为主,少部分地区对于这种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前置审批有相应的要求,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法规不明、监管缺失,这才让一些像“互动作业”“纳米盒”等教育类App甘冒风险运营游戏、娱乐内容。

  而从相关部门对教育类App、网站合规资质问题的接连查处上看,在线教育平台的“身份”是否明确、有无资质认证等问题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线教育类App缺少运营资质、传播不良内容,背后折射出的都是立法空白和监管薄弱问题。

  “缺乏应对能力、缺乏实际经验、缺乏足够的研究。”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春光曾这样形容在线教育的立法与监管。他进一步介绍,“这一方面尚处空白地带,包括谁来管、监管尺度、违法者的责任认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134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手机同微信:13601393339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cji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