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因其意义成为坐标,总有一种抉择因其坚定令人感佩,总有一种智慧因其卓越可以致远。
2018年10月29日9时38分,随着长材事业部北区炼钢产能的退出,马钢三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设备关停任务全部完成——马钢(本部)累计压减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269万吨,相当于减去了一个中型钢铁企业。
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赋予马钢的考题。
三年间,市场潮落潮起,杂音时有起伏,但马钢人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中,抢抓转型发展机遇。正如2018年10月23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尧在长材事业部调研时所强调: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省属骨干企业,马钢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上坚定不移,在去产能的目标和方向上坚定不移,在推动企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上坚定不移。
三年间,马钢始终把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当作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需求,当作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当作推动维护行业生态健康有序的内在需求,当作打造品牌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三年间,马钢把化解过剩产能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在“减”与“加”的转换中,实现了产能减、结构优、效益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不容有失的时代考题面前,马钢人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坚决高位推动勇担当
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惨烈,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严峻的市场形势让整个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马钢也不例外。2015年巨亏50多亿元,让每个马钢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危机之下何去何从。2016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意见》无疑给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马钢指明了发展方向。
“当时公司非常重视。第一,马钢作为国企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第二,当时严峻的生产形势也倒逼我们梳理反思哪些产能要退出。去产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策性强制退出,一种是引导性主动退出。虽然我们当时并没有政策性强制退出的产线,但公司决策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超前思维,决定主动淘汰一些落后产线,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对产品结构进行升级。”股份公司计财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马钢以《意见》为指引,抢抓政策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明确了“市场引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依法处置”的总体思路。谋定而后动。马钢强化顶层设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经信委、人社厅、财政厅、发改委等省直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扭亏脱困、转型升级为目标,制定下发了《马钢集团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坚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优化等工作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有序退出、稳妥安置”原则,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关停部分成本高、效率低的钢铁冶炼产线。
2016年8月10日,经过反复研讨论证,省去产办公室与马钢签订了《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确定的马钢去产能目标为“利用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完成压减炼铁产能224万吨、压减炼钢产能269万吨”。
为保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有序推进,马钢完善组织机构,坚持高位推动。在省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成立了以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马钢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推进公司去产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建立了直线联系制度,每月上报去产能信息,确保马钢去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国家主管部门,同时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督查和指导。公司各分子公司和专业管理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分别负责产线关停、设备拆除、封存和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资金管理、应急处置和维稳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科学设计、高位推动、责任明确,马钢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有序强力推进。
坚定开弓没有回头箭
但凡改革必定会带来“阵痛”。既定的生产平衡被打破,关停带来的安全环保压力,在市场行情好转情况下关停产线带来的效益损失,职工“故土难离”的情感落差,转岗安置有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对于马钢而言,化解过剩产能也是困难重重。
“开弓没有回头箭。言必行,行必果。”困难面前,马钢人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定。
立足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特点和产线炉机生产实际,马钢采取的是逐年关停、有序退出过剩低效产能的方式。根据实施方案,2016年,永久性关停二铁总厂北区1座500m3高炉,长材事业部北区1座40吨转炉,重机公司1座15吨电炉、1座20吨电炉,退出炼铁产能62万吨、炼钢产能77万吨;2017年,永久性关停二铁总厂北区1座500m3高炉、长材事业部北区1座40吨转炉,退出炼铁产能62万吨、炼钢产能64万吨;2018年,永久性关停二铁总厂北区2座420m3高炉、长材事业部北区2座40吨转炉,退出炼铁产能100万吨、炼钢产能128万吨。
2016年,由于关停的高炉、转炉、电炉都已达到炉龄,加之钢材价格走低、库存高企,大家思路一致,关停很顺利。
而到了2017年,由于市场形势的好转、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对于化解产能,马钢内部也出现了认识上的差异。关停必然损失产能,产能损失也必将对当期的效益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出现了“能否晚关停或者不关停”的声音。在当下与长远、在小我与大局的考量之间,公司党委坚定信念不动摇,一把尺子量到底:没有化解过剩产能的“减”,就没有当前来之不易的钢铁行业的好形势,我们必须不纠结、不犹豫、不彷徨,必须顾全大局、放眼长远,必须关停!随后,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形势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消除疑虑,凝聚共识。这一年,转炉、高炉按计划关停。
2018年,钢铁市场依旧一片“艳阳天”,这一次,马钢人已经没有了丝毫的犹豫。4月23日,承载着几代马钢人记忆与情感、毛主席曾经登临的9号高炉永久关停,炼铁产能退出任务全部完成;10月29日,长材事业部北区2座转炉关停,炼钢产能退出任务全部完成。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马钢坚定不移抓关停,积极稳妥做安置,2016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国家级验收抽查。
对于马钢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国家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督察组的评价是:在执行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中,能够按照进度要求和时间节点真正实现过剩产能的压缩退出,依法依规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在富余人员的安置上发挥了引领作用。
每一座炉台都凝结着辉煌的历史与难忘的记忆,每一次挥手告别心中都会百感丛生。二铁总厂原炼铁三分厂厂长程朝晖在9号高炉关停时的话语代表了所有马钢人的心声:“去产能刻不容缓,转型升级永不止步,心中虽有不舍,但为了马钢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坚决支持。”
退出的是产能,传承的是精神。作为马钢和整个城市的红色标识与精神象征,马钢决定将9号高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工业遗产予以保存,激励马钢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坚持做好转型大文章
如果说“减”是对信念的检验,那么“加”就是对智慧的考量。
事之成败,在于能否知时明势,在于能否因时而谋、顺势而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马钢要想在钢铁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只有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才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才能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马钢人的眼光从来没有囿于一时一隅。
但“加”什么,怎么“加”,如何做好“加减”这篇大文章,对马钢而言,又面临着新的抉择。马钢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综合考量内外部形势、反复研讨论证,最终明确了路径:充分利用化解产能腾出来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在持续变革突破上做“加法”,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做“加法”,在加快产业转型上做“加法”,在促进融合开放上做“加法”,让马钢的转型,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动力更足。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今年4月,自上而下、力度空前的马钢机关机构改革及人力资源优化工作全面实施,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机关部门及人员设置大幅缩减。这是马钢持续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马钢“去行政化、建新机制”的具体要求,马钢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坚持向改革要红利,不断推进钢铁主业由生产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多元产业由保产服务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集团公司由产业经营型向投资运营型转变。大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推进母子公司分层分类管理,不断完善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发挥协同优势。钢铁主业整合资源组建轮轴、板带、长材三大产品业务单元;聚焦专业化运营,重点推进采购、物流、煤化工、耐材总包、检修业务、财务、信息化等业务整合,纳入相关多元板块。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优化。盘活内部资源,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探索实施人才“双轨制”,合法依规、稳妥有序实施人力资源优化。
牢牢把握提高供给质量这一主攻方向,积极主动调结构,矢志不渝树品牌。以去产能为契机,马钢投资数十亿元用于新建或改造产线及优化工艺,加快实施优棒、重型H型钢等重点项目,多举措推动产线、设备、技术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和EVI(供应商先期介入)服务、强化重点产品认证等工作,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马钢轮轴、板带、长材三大系列产品全面迈向中高端,高铁轮轴、先进轨道交通用钢、汽车板、家电板、高档型钢、精品线棒等拳头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马钢高速车轮获得我国第一张CRCC认证证书,首批马钢高铁车轮出口德国铁路公司。马钢汽车板通用全球一级工程认证,2017年产量突破230万吨。马钢家电板全国销量领先。马钢热轧H型钢,始终是我国H型钢技术和市场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海洋工程用钢、极寒地带油气用钢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60%。马钢线棒产品和特钢产品市场竞争力位于国内前列。国家大剧院、鸟巢、高铁、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北极亚马尔项目等重大工程都有马钢“高端制造”的身影……近两年来,马钢把树品牌摆到了事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位置,制定了清晰的品牌建设路线图,构建了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致力于打造钢铁强势品牌、多元个性品牌、管理精益品牌、文化特色品牌,以深入推进精益工厂建设为抓手,奋力冲刺中国实体经济品牌100强。
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在持续做优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马钢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马钢积极推动矿产资源业、工程技术、废钢、能源化工、贸易物流及新材料等上下游关联性产业和节能环保、金融与投资、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协同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矿山资源板块正向着打造安全、高效、生态、智慧矿山加速前进工程技术板块拥有多项业内特级资质,在市场的开拓磨砺中实力不断增强。整合资源打造化工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在强化本部化工发展的同时加快外部基地建设,推动化工能源板块快速发展。构建“1+N”废钢基地建设新模式,以“基地+贸易+金融”为依托、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废钢板块成长迅速。马钢物流公司成为冶金行业首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实现了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华丽转身。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轮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7大系列的马钢工业机器人成功运用于多个岗位。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行“互联网+集中监控”模式,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产业化步伐。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及保理公司,推进钢铁与现代金融业深度契合。
着力促进融合开放发展。作为典型的都市工厂、沿江工厂,马钢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做好融合开放发展大文章。产城融合成效显着。马钢积极融入马鞍山经济发展全局,与马鞍山市建立融合发展对接机制,着力推进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工作对接,共建轨道交通、铁基新材料基地,促进产业协同、共生共兴,有效发挥了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致力打造都市美丽工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钢抢抓环保刚性执行为大型企业创造出的利好和市场机遇,深刻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内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从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环保倒逼产业升级、环境绩效提升。百年凹山采场回填,姑山生态复垦成为国家示范,桃冲矿老虎陇封闭式石灰石生产线,马钢在生态恢复和治理上不遗余力。通过创建精益工厂、实施美化亮化工程、现场环境专项整治等系列,致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马钢在获得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同时,也为马鞍山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打好“蓝天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更宽广的视野深化开放发展。马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产能国际合作等方式,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大力“引进来”,引进浦项汽车板技术团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快速提升了马钢汽车板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和水平,支撑马钢汽车板迈向中高端。积极“走出去”,持续推进马钢本部与瓦顿技术融合,2018年7月,在马钢本部和瓦顿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本部生产的高铁车轮成功进入德国高铁市场;11月,法国瓦顿生产的动车组车轮又成功登录国内,在兰新线上开始了60万公里试验;马钢轮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加减之间显担当,加减之间见智慧,加减之间出实绩。2016年,马钢一举扭亏为盈,实现了脱困发展目标;2017年利润总额5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之相对应的是职工收入的增加,2017年,职工年均收入提高至7.5万元,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
加减之间,瘦身健体;加减之间,实力更强。如今的马钢,正站在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新平台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铿锵的步履,昂首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