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首页
  2. 碳达峰-碳中和

中石油再谋伊拉克招标猜想扩张背后谁是受益者

一场将于8个月后才在伊拉克举行的油田作业招标,又一次将“受益者之说”推向前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伊拉克计划在今年12月19日拍卖位于该国南部的纳西里耶大油田(Nassiriya),目前已获52家国际油企参与投标,包括中石油(00857.HK),俄油企Zarubezhneft及法国道达尔等。

  4月18日,中石油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应称:该项目确已在中石油的“项目池”中,但最后中石油是否会参与竞逐,“正在进行进一步考察评估,目前尚无法披露”。

  在伊拉克政府向外资放开油田招标后,中石油因接连中标艾哈代布、哈尔法亚、鲁迈拉3大油田服务合同备受瞩目,并于2011年开始回收成本而成为当地最大的石油开发商。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石油超越美国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年产量达8.861亿桶,较后者日产量高出10万桶以上。这似乎更进一步佐证了外界对中石油在伊拉克收益丰厚的揣测当时中国国内石油储采比(石油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已长期维持低位徘徊,产量更是在2亿吨/年上下苦苦徘徊。

  “中国是伊拉克石油开发的最大受益者”一说一时间充斥西方媒体。国际能源总署首席经济专家法提赫·比罗尔也表示:新的交易轴线正在巴格达和北京间形成,未来伊拉克80%的石油将出口亚洲,主要的买家是中国。

  那么一本在伊的石油经济账,谁才是最大赢家?

  “(伊拉克石油开发)受益最大的是伊政府,而不是我们,中石油只是打工的。”张军(化名)向记者表示。张是某石油央企负责全球上游资源评估的专家,对世界各国的石油开放政策熟稔于心。

  根据此前与伊石油部签署的协议,中石油与合作方只有在达到协议规定的目标产量,才能获得1.4-6美元/桶的服务费,这与近百美元的高油价相比可谓微薄。

  张军告诉记者:“中石油会以伊政府出口石油的挂牌价格,采购在伊开采的原油,再将这些原油记入自己当年的产量,而真正获得高油价收益的是伊拉克政府。”

  中石油的压力,在于国企身份和中国不断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以及它背负的数以十万计从事钻井、测井等服务工作的员工。在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中,钻井等业务都是外包业务,“有活他们才作为甲方招标,没活时他们完全不用承担这些员工的费用”。

  招标猜想

  此次伊拉克政府筹划招标的所在地纳西里耶,拥有超过44亿桶储量的原油储量。数十家潜在买家中,因中石油已在伊拉克成功开发了3大油田,且要价低廉,被外界视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过中石油方面不愿对此作出评价。

  “那是伊拉克南部油田群中的一座,储量虽不如鲁迈拉等超大型油田,但相较国内的油田来说储量已经很丰富了。”张军告诉记者。

  有国内分析者认为,“此次伊方更多考虑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以增加原油开采的附加值,不排除采用出售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方式”即伊政府可能将重新使用产品分成合同。

  假若中石油最终能中标纳西里耶油田,再加上2008年和2009年其先后中标的艾哈代布、哈尔法亚、鲁迈拉3大油田服务合同,中石油在该国最大石油开发商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从目前占总产量的21%提升至25%以上。

  “我觉得伊拉克政府不太可能再以分成的模式向外资招标油田作业权。”张军则向记者指出,“自2010年伊拉克新政府重启石油招标以来,即采用服务费模式,怎么可能倒过头来重新用分成法呢?现在连发明这种招标模式的印尼都放弃这种方法了。产品分成制令产油国对油价、石油流向的控制权大大削弱了”。

  据其介绍,自伊战后,伊拉克国民对西方国家反感。在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内部,很多人不愿把项目给外国人,担心后者抢走国家财富。

  因此伊政府在第一次招标前,就明确油田开发招标的合同为油田服务合同,而非萨达姆时代的产品分成合同。

  所谓产品分成合同是中标企业和资源国政府之间达成的开发协议,协议规定中标企业将承担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所遇到的风险和费用。待产品产出后,由中标企业与资源国分享产品收益。“这时,中标商获得的是石油资源,至于它的出售价格和产品流向,资源国政府无权干涉”,张军说。而油田服务合同则完全两样:在油田勘探开发初期,中标企业先垫付开发所需资本,油田达到一定产量目标后,可以按事先的协议约定,开始成本回收,同时资源国开始给付服务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262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手机同微信:13601393339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cji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