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研究压力太大了,而且经常感受不到认同感,觉得很累。”一位刚刚跳槽到基金的分析师王君(化名)向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卖方研究所目前已经成为分析师职业生涯的中转站,去基金等买方机构的跳板。“一般干个几年,积累够经验和资源后,很多分析师会选择离开。”
令人担忧的是,王君的这种看法并不是个例。《证券日报》金融机构中心近期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成的受访分析师表示希望未来能到基金、券商、投资公司等其他机构从事投资;仅有5名分析师表示希望继续从事卖方分析师工作。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不到6成的受访分析师表示满意或较为满意。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向40位券商分析师发放。受访的分析师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策略、新材料、银行、非银行金融业、医药、农林牧渔、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
从业机构规模方面,参与问卷调查的分析师中有12位来自大型券商,15位来自中型券商,另有13位供职于小券商。
从业时间方面,受访分析师中有2-5年的从业经验者超过5成,共有21名。10名分析师从业时间在1-2年之间,另有7名分析师从业时间为5-10年。仅有2名受访分析师从业超过10年。
对于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统计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受访分析师表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满意;接近四成的分析师认为目前的工作较为满意,认为一般的有四成,另有一成分析师表示对目前工作状态不满意。
对于未来期望的发展领域,有超过7成的受访分析师表示希望到基金、券商、投资公司等其他机构从事投资工作;仅有5名分析师表示将坚守卖方分析师工作;另有3名分析师表示希望从事买方研究,有3位分析师选择其他领域。
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百万年薪仅属于少数的明星分析师,绝大多数受访者的薪酬水平在证券行业内来说并不可观。统计显示,在受访的40位分析师中,共有27位提供了目前的薪酬水平。其中7名分析师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这些分析师从业时间基本在1-2年以内;8名分析师年薪在10-20万之间;9名分析师年薪在20-50万之间;仅有3名受访分析师年薪在50以上。
对于期望的收入水平,在给出回答的31位分析师中,多名分析师表示50万以上较为合理,有7位分析师认为20万就已满足。
近年来,新财富、水晶球等第三方机构的评选成为衡量分析师实力、薪酬的重要指标。对此,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有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获奖很大程度上取决分析师人缘、研究所实力等综合因素;不到两成的的分析师认为此类评奖相对客观,但存在一些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位受访者认为该类奖项实至名归,准确体现分析师的能力。
对于目前卖方分析师与基金等机构客户、研究对象的关系,接近9成的受访者认为由于分仓佣金、派点的考核方式,研究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样,也无受访者认为目前研究完全独立,不受客户和研究对象的任何影响。另有两位分析师认为研究大体独立,或稍受影响。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还显示,有4成分析师认为目前卖方研究所考核体制较为合理,但仍有改善空间;近五成分析师认为上述体制不甚合理,不适合深入研究和价值挖掘的文化形成。另外,有接近4成的受访分析师认为,研究机构对分析师的吸引力来自业内声誉、研究实力和优秀的研究文化;而超过5成的分析师认为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