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举行的“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8年会”上,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分享了并购重组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养殖业起家的通威股份,不仅是全球主要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及我国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也是四川首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农业上市公司。一方面,其形成了饲料、养殖、育种、动保、食品加工以及贸易为主的农业布局;另一方面,覆盖了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
“2014年-2016年,农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情况,饲料企业步入全方位竞争能力比拼,多家饲料企业转型生猪养殖,我们也面临思考转型升级,所以我们进一步聚焦水产养殖,由饲料转向养殖是很好的发展方向,水产养殖亟需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才能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这对通威来说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威股份从饲料向水产养殖方向转型。而布局光伏行业,通威股份也有自己的考虑。
“通威集团从2006年开始进入光伏产业,即使是全球经济最低迷的时期一直坚持,这个战略转变的时间点,恰恰给我们一个大好的发展机会。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及试验实践,通威‘渔光一体’模式实现了渔业、光伏双丰收的创新性突破,两个产业实现了高效结合与经济效益的成倍增加。”
当时,通威集团的光伏业务已取得重大突破,如多晶硅在冷氢化、反歧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等核心技术达到行业领先,电池片产品也被诸多客户列为“优秀供应商”。
严虎现场提到,看准了光伏行业是未来五大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于是,2016年以来,通威股份通过两次并购,实现了“农业+光伏”双主业并行。
具体而言,2016年2月,通威股份完成收购上游永祥股份99.9999%股份和下游通威新能源100%股权,2016年9月,其完成收购中游合肥通威100%股权,从而将通威集团的光伏产业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其中,第一次重组配套募资20亿元,用于通威新能源 “渔光一体”、“农光互补”、“农户屋顶电站”等各类光伏发电项目,第二次重组配套募资30亿元,用于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
借助两次并购,通威股份获得了财务状况的优化和公司价值的提升,总资产从2012年的45.4亿元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316.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12年上半年的0.2亿元提升至今年同期9.2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也通过“农业+光伏”的组合,形成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水产饲料三大龙头业务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使我们既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问题,又解决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动传统渔业向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谈到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经验,严虎简单总结为四点:第一,把握并购好时机;第二,合理的布局,选择标的要符合收购方的发展战略、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同时看准目标公司的可融资性与竞争潜力;第三,做好尽职调查;第四,注重把握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