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危言耸听,今年汽车产业进入大洗牌的历史时期,部分车企面临倒闭的危险。然而,企业退市之后,遗留下的问题谁来买单?
主管部门发声定调,车市低增长或将持续。10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完成了2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0.8%和1.5%。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汽车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低增长恐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常态。”
倒闭潮即将到来
多项数据表明,车企倒闭潮正袭来。
今年车市持续低靡。乘联会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车市出现了7、8、9连续三个月的销量同比下滑,9月销量更是同比下跌12%。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车市不仅没能扭转连续下滑的局面,下跌幅度反而加深,今年全年负增长概率很大。
多数企业不看好车市中期预期。有媒体报道称,糟糕的市场使得各车企纷纷下调了今年的销售预期,除强势车企表示今年依旧有望完成年初目标,很多车企的目标完成度都不到60%,更有部分车企调低了对明年的期望。
车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倒闭潮或将爆发。辛国斌指出:“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行业排名前十企业的累计销量占到总量的将近90%,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据方正证券统计指出,在乘用车市场,2017年能够产生销量的车企有87家。换言之,剩余的77家车企要争夺10%的市场份额,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车市“淘汰赛”的巨大压力下,未来部分车企或将成批倒下。
倒闭潮引发问题重重
作为汽车产业关键一环的主机厂一旦倒闭,上下游产业链将遭遇连锁冲击。
车市承压,冲在一线的经销商感受最深。宏观来看,经销商亏损面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机构统计指出,今年全国只有32.8%的汽车经销商处于盈利状态,另外有26.7%的经销商持平,40.5%的经销商明确表示处于亏损状态。具体看,铃木宣布退出中国,让代理该品牌的经销商陷入恐慌之中。DS销量跌落谷底,经销商们纷纷逃离。
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员工欠薪问题见诸报端。多家媒体报道称,9月初,在重庆合川区天顶汽车城北汽银翔总部大楼门前,银翔员工拉起了横幅现场讨说法,控诉该公司拖欠多月工资未发放。此前,动力电池巨头沃特玛陷资金危局,深圳总部员工放假6个月,有员工投诉讨薪未果。《选车网》查询到,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企业的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才会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等费用。换言之,企业破产后员工能否拿到补偿还是未知数。
主机厂承压,上游零部件企业叫苦不迭。有机构调查显示,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关系恶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导致双方关系陷入僵局的首要原因是,车市不景气主机厂对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更高的降价要求。有业内人士称,不少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10%以上。由于多数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进行利益捆绑,一旦主机厂倒闭,供应商将很难及时退出止损。
更令消费者感到头疼的问题是,主机厂倒闭了,产品售后服务如何得到保障?有业内人士告知《选车网》:“这类问题目前确实没有办法解决,风险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来承担。原因是,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于企业倒闭后售后服务问题并没有相关规定。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无论是找消协还是找法院,因为不存在受诉主体,都是无法受理的。”
汽车产业面临大考
专家认为,考验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时刻到来了。
低增长是考验产业发展的“试金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表示:“我们习惯了长期快速增长的利好环境,真正考验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迈向汽车强国的‘试金石’,恰恰应该是低速甚至短期回调情况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在这一点上,德国和日本厂商是榜样。个别企业陷入困境并不可怕,相反倒是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好时机,有利于提高国内汽车产业集中度和优胜劣汰。”
谈到企业倒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石耀东指出:“地方政府应该关注就业安置、债务关系和产品退市后的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既要扎牢社保根基,也要警惕借机逃废债务、恶意违约等行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碳中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jie.com/854.html